新高考科目組合的選擇一直以來都是步入高中的學生和家長最關注的焦點,其中歷史、生物、地理科目組合作為歷史類科目組合備受歡迎,但是近些年來關于該科目組合卻總是出現“選歷史、生物、地理后悔了”的言論出現,那么為什么會有如此的發言呢?這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呢?可以報考哪些專業呢?接下來小編就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的是“選擇歷史、生物、地理后悔了”的說法并不完全正確,僅僅只代表部分人的個人觀點,歷史、生物和地理科目組合專業覆蓋率在46.27%左右,在新高考3+1+2模式的12種方案中屬于專業覆蓋率較少的科目組合,從專業選擇數量309個來看也并不占據太大的優勢,但是這也并不能證明該科目組合不好,畢竟只有最合適才是最好的,該科目組合非常適合在這三科成績優異的考生報考,且能夠報考的專業中包含自己的心儀的專業,之所以會有考生后悔報考了該科目組合,小編整理了幾個主要原因:
1、對于歷生地科目組合能夠報考的專業沒有了解透徹,歷生地科目組合是一個偏文科的科目組合,由于大部分的高校對于理工類專業都會要求必選物理和化學兩個科目,因此就無緣報考機械類、水利水電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化工與制藥類等等理工類專業均不可報考,也就是和如今就業市場最為吃香且高薪資的專業失之交臂,同樣因為沒有選擇物理和化學這兩個科目,臨床醫學類專業也是不能報考的,因此一些想要從事醫療行業的考生則就非常后悔選擇了歷生地的科目組合。
2、學習難度相比較其他的歷史類科目難度要高一些,盡管說歷史和地理科目為文科科目,但是地理科目的難度其實比起生物的難度更高,歷史科目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進行記憶和背誦,地理科目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而生物科目更多的是綜合記憶和理解能力,關聯性小,學習起來有點東一榔頭西一棒頭的感覺,導致學習效率降低,想要獲得比較好的成績就比較艱難。
3、在很多人的眼中可能會認為歷生地科目組合熱度較低其競爭壓力會很小,但是要知道的是歷史科目基本上都是在文科科目上優異的考生才會選擇報考,生物科目會被更多的群體選擇,競爭壓力大,如果說成績中游的考生可能會在賦分上吃虧,這也是不少后悔報考歷生地科目組合的主要原因。
不過盡管如此也并不代表該科目組合不好,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還是需要根據考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職業規劃而定,高考選科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考生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提升高考的綜合成績,至于提升了高考成績才有資格選擇高校及專業。
根據數據顯示,歷生地科目組合能夠報考309個專業,包含哲學類的邏輯學、哲學專業等,經濟學類的財政學、會計學等熱門專業,法學類的法學專業,教育學類的小學教育專業、人文教育專業、文學類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及小語種專業,都說文科的盡頭是考公,該科目組合包含的大部分專業中在考公上都占據著很大的優勢,因此很適合想要未來朝九晚五、工作穩定薪資穩定的考生報考,以下是歷地生科目組合能夠報考的專業一覽表: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具體視實際情況而定。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多年來一直備受詬病,更是一度被稱之為天坑專業,就業前景一直都是不太明朗,更是有
歷史類組合指新高考3+1+2模式下首選科目選擇了歷史學科的組合,選擇了歷史學科后,剩余兩科如何選擇成了很
新高考實行3+1+2選考模式的地區取消了文理分科,采用物理/歷史二選一形式,將科目分為物理類/歷史類,按照
生物制藥專業和制藥工程專業都與制藥有關,因此很多人將它們當成同一個專業。但其實不然,這兩個專業在學科
眾所周知隨著新高考政策的實行,科目選擇的不同考生類型也不同,則意味著能夠報考的專業也不同,那么歷史類
物化政科目組合是新高考科目組合中的最受歡迎也是最熱門的組合之一,因此吸引了不少的女生選擇了物化政科目